最近,华与华为织颜窗帘设计的新LOGO又在圈内小火了一把:

单论辨识度,新LOGO是要比旧的更吸睛,但如果从审美的维度做评判,网友:“帘子后的女人”是不是有亿点诡异、亿点惊骇。

其实不止织颜窗帘因为新LOGO被热议,其他出自「华与华」之手的作品也一度“雷”到网友。

比如,匡迪保温杯新LOGO被网友锐评为“香肠嘴”。

之前对中式糕点品牌泸溪河的一场“爆改”,则是被调侃直接从有韵味的江南小点心变身有味道的东北大包子,婉约派败北豪放派……

以及早前给老娘舅设计的“快让舅到碗里来”的品牌LOGO,简单又粗暴,“舅”问你们觉得怎么样?

说是大师出品,但华与华的作品为啥总是这么让人“惊心动魄”?

华与华两位创始人在《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中曾写道:超级符号是人们本来就记得、熟悉、喜欢的符号,并且还会听它的指挥。

翻译一下就是找到大家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视觉元素,将其运用到品牌简洁但夸张、易记易传播的设计中,形成品牌的独特辨识度和印记,然后用重复密集的传播攻势给受众“洗脑”,最终攻破用户听觉、视觉、心理的三重防线。

比如茶饮界炸子鸡蜜雪冰城,一个可爱的雪人头戴皇冠手拿冰淇淋权杖的雪王形象,再加上“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这首高频传播的洗脑神曲,品牌卖点与辨识度拉满,这也是华与华「超级符号」的出圈案例。

除了蜜雪冰城,同样能看到华与华「超级符号」影子的,还有西贝筱面村、鸭鸭羽绒服、正新鸡排、足力健等爆款品牌,足迹遍布食品、家居,乃至互联网业。

金牌营销案例再结合这张华与华“营销宇宙图”,足以看出其创作思路的共通之处:符号要具体不要抽象,品牌slogan要简单通俗接地气。怪不得被网友调侃:让人想起甲方名言“LOGO要放大放大再放大,颜色要亮一点再亮一点”。

但玩梗归玩梗,从效果来看,我们确实得承认华与华的超级品牌符号方法论在帮助品牌打开知名度、提升辨识度上的作用。就像华与华兄弟在采访中对设计师的一句提问:“你是希望你设计的产品出现在货架上还是出现在《设计年鉴》上?你是想搞艺术还是卖东西?”从这个角度再看这些案例,走的确实都是“将实在的商业增长置于审美前头”的路子。

华与华这套方法论套用在合适品牌的品牌场景,确实能让品牌在短时间内被消费者熟知,也为后续操作埋下伏笔,主打一个先兵后礼。

但打铁还需自身强,如果我们细看大窑、东鹏特饮等被拿来写到PPT里大肆宣传的成功案例,其实也不完全是「超级符号」模式的功劳。一些已经在线下深耕多年的“老字号”品牌,已经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形成了高性价比的特质,只是缺乏「有效宣传」这管助燃剂。

而那些还需要成长或是不那么依赖线下渠道的品牌,在信奉超级符号的成功法则之前,大可以先从品牌属性、产品体验及文化内核等方面评估一下华与华投放的药是否对你的症,药不对症,药量再大也是无用功。

因为在商业丛林,没有「绝对正确」的法则,留存下来的每种理论每个模式基本都能走通,但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应对确定性,无法应对不确定性。对于品牌来讲,只有适配自己的模式,才是生意的最优解。

无论是让人细思极恐的织颜窗帘logo,还是让网友哭笑不得的匡迪保温杯logo,甚至是引起广泛讨论的泸溪河和老娘舅的品牌形象,华与华用一套独到的符号哲学,为品牌创造了话题,也激发了公众对于品牌视觉语言的反思和讨论,虽然免不了遭遇争议,但确实也为品牌增加了辨识度。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这种一反常态、极具个性化的品牌形象更容易脱颖而出。但这种设计策略是否适用于所有品牌?或者说,这种策略的成功,是否正逐步引导品牌设计走向一条“怪异即吸引力”的单行道?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