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漫长夏日一同降临的,还有无处不在的蚊子。

蚊子是全世界人民(除了南北极)的共同痛点,罪过包括但不限于: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歹毒蚊子,认真咬人;
在体表随机生成瘙痒红包,疤痕体质甚至还会留疤;
好梦正酣时被耳边的嗡鸣声吵醒,赶也赶不走,抓又抓不住……

故此,一到夏天,蚊子话题直线上升,垂直赛道的品牌也为了关注度而大打出手。

最近有一个比较火的案例,来自日本驱蚊品牌KINCHO。

它在报纸上投放了一组相当猎奇的平面广告——密密麻麻占据三分之二版面的蚊子,其中一些标有序号,而按序号将蚊子连接起来,就会得到这张广告的文案。

《日经》报纸上的版本是“我相信日经读者的购买力”;
其他报纸上写的则是“两位艺人都使用了”。

把连线游戏玩成了不忍直视的模样,脑洞有够清奇的。

由此,也让小编有了兴趣,去搜罗一些过往的案例来,看看品牌在描绘“人与蚊子的战役”时还有哪些创意。毕竟面对蚊子,不论是谁都会化作纯恨战士,而又有什么比打死一只蚊子(最好带血的)更爽呢?

通常是人类被飞舞的蚊子气到跳脚,而这一回却反过来,蚊子对人类无可奈何?德国工业品牌德莎的一组海报,便表现了一幅“蚊人相隔”的场景。在德莎防蚊蝇纱窗的保护下,人们对着蚊子肆无忌惮地做鬼脸,而蚊子只能趴在纱窗外面干看着。此情此景,真是扬眉吐气。而品牌也借此生动地凸显了产品的结构精密,不让蚊蝇有缝可钻。

哥伦比亚防蚊虫品牌Nopikex的产品效果有多好?一张平面广告足以凸显:蚊子那细长的锋利口器,直接变成了绵软的弹簧。失去了作案工具,看你如何嚣张?

澳洲驱蚊品牌Aerogard的一张平面海报,主题为「Don’t Give Blood」,海报画面十分简单,鲜红的slogan过后是郑重的一句文案:「蚊子不值得你给它献血,而人值得。」乍一看颇具公益性质,仔细一想怎么那么无厘头呢。

美国驱蚊品牌ThermaCELL的一支广告片,通过情节来种草产品,它将蚊子拟人化,上演了蚊子版的丧尸包围。当老夫妻在花园中享用晚餐的时候,两位蚊子拟人的年轻人就开始了如影随形的骚扰,甚至把蚊子家族都招来了,画面阴沉而惊悚,令人感同身受地痛苦。欲扬先抑,也使得广告最后出现产品的使用效果十分突出。

拿下2022年戛纳健康狮大奖的印度驱蚊品牌Maxx Flash,凭借的是一个名叫「杀手包装盒」的案例。当蚊香在屋内点燃、包装被随手丢到室外的时候,包装与水接触就会产生一种能够杀死蚊子幼虫的细菌,从而有效减少蚊子的数量。我的评价:不明觉厉。

思路和上一个案例有几分相似——斯里兰卡报社Mawbima曾推出过一份防蚊报纸,在印刷油墨中添加了可以预防蚊虫的香茅,让读者可以“无蚊化”阅读,与此同时,发行了一些同样具有防蚊效果的海报和单页,为公交站台、学校等公共场所驱逐蚊虫,起到了优秀的公益宣传效果。

台湾全联的一组平面广告,名为「叮包指压图鉴」,顾名思义,切入点是蚊子包,以及人们喜欢用指甲来止痒这一行为洞察。广告枚举了人们压蚊子包的常见图形,搭配以趣味解读,使得整组广告诙谐幽默,从而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引出促销信息,这也是台湾全联惯用的广告风格,不得不说,在洞察上实在是太细了。

比起开头案例里的“纸片蚊”,瑞士驱蚊品牌Orphea才是狠角色,直接让真蚊虫做广告牌里的主角。品牌在户外布了一个只有产品的空白展牌,并在区域内涂上了粘虫胶,依靠大自然的恩赐,便得到了一幅真实而完美的杀虫剂杀虫场景,说服力极强。

可以看到,单就蚊子这一个意象来说,品牌可做文章的点也是非常发散的,进可结合时事,在一些飞蚊造成健康问题的热带地区展开公益活动,退可搞笑扎心,深入大众的日常体验。

蚊子作为过于生活化的烦恼,品牌所要表现的就是超脱生活的夸张,才能把注意力吸引过来,而在创意表现上,这些出彩的品牌真的是拿着显微镜在找洞察点。

对于品牌做夏季营销来说,不单单是垂直赛道的防蚊虫产品,其他正在寻找生活洞察的品牌,也可以通过对蚊子的口诛笔伐,来抵达消费者共情。毕竟夏季的人蚊关系可能比两性关系还要更具有普适性,蚊子不单单可以是被聚焦的本体,也可以成为与其他事物挂钩的喻体……具体的,就还是交给大家的想象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