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自己大概也想不到,“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在2024年还能出新续集:全小红书的网友,都在围观和教外国人学“歧义中文”

只要点开几个外国人“秀中文”的帖子,大概率会在评论区看到如下发言:

“评论区都乱成一锅粥了,快趁热喝了吧”

“等你来了带你吃好果子”

“吃不了你还可以兜着走”……

发言之踊跃、围观之热情,任谁看了都要感叹一句:(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听劝”一直是小红书上长驻的风,当这股风吹到第一次来中国旅游/第一次在中文社交平台上发帖/第一次向网友请教中文……的外国博主身上,评论区就会长满友好且鬼才的中国网友。

有主打“冷知识”科普风的。

一顿高速运转,把绕口令的饶舌程度转嫁成了外国友人的皱眉头程度:

生鱼片是死鱼片;等红灯是在等绿灯……

一寸光阴一寸金,三寸光阴一个鑫

膀胱的膀是肩膀的膀,草率的率是效率的率

遇到危险的时候要一把把把把住

语文老师:这次终于不用说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了吧。

有主打“冷笑话”忽悠风的。

关键是外国博主一本正经的在线回复,让网友本就弧线上扬的嘴角咧得更开了。

可以帮过四级吗?

可以给你点颜色瞧瞧吗?

抱我的名字可享受原价

有如此快速的外国人进入中国

犹抱琵琶半遮面,抱俩琵琶遮全脸

北京的驴打滚可棒了非常精彩

我抢到了你的沙发,你们家的沙发真舒服

这一来一回的对话小编每个字都认识,但“牛头不对马嘴”的表意莫名有种小众的喜感。

如果说在评论区指点江山的网友,代表的是一种“刻意”的搞笑,那发帖的外国博主自己的帖子标题,在“搞笑但不自知”上的气质可以说是拿捏得各有千秋,随便少了哪个字都不是那味儿。

《这一夜,上海想把我掏空》

《我今天吃绿色吊带的大米》

《想给我好果子吃请给我煎饼果子》

《我将在二十小时后落入上海》

抛开外国人对中文语序不熟练的问题,自媒体路过都得虚心问一句:谁教你这么起标题的?

“外国人学中国话”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外国人玩歧义梗”,确实是这股话题之风里的新亮点。

外国博主@保保熊就在和妹妹的魔性聊天中,把citywalk这个本土热梗玩出了新花样——city不city啊?

保保熊:亲妹来上海,城市怎么样啊?

妹妹:好city啊

保保熊:super city啊

保保熊:长城美不美

妹妹:美

保保熊:长城city不city啊

妹妹:不city啊

保保熊:大自然里不city啊

齐声:毫无city啊

保保熊:妹妹,热不热

妹妹:热

保保熊:对,热一点都不city啊

诸如此类的场景和对话,还一度衍生到“端午节”“在山里喝茶”“城市逛街”等话题,虽然换汤不换药,但上头魔力是不减反增。

上头的语调、再配上“言简意赅”的用词,以及直接把“啊”从语气词用出了逗号作用的断句,令看过的网友一度被“city不city”这句奇奇怪怪的句子洗脑,甚至开始思考起“city不city到底啥意思”这一问题。

顾名思义,“city”本意是城市,引申意“城市化”,所以也有“洋气”这层含义,所以“city不city”可以通俗理解为“洋气不洋气”

这一顿造梗,不仅把生产梗的“本地人”整迷糊了,还造出了自己的风格,借用一句网友的鬼才调侃:洋相还得洋人出(不是。

有才的评论还不止这一条,见惯了各种错用中文的初学者,面对自己造梗自己玩的,网友的发言从质疑老外——理解老外——和博主一起玩city梗

是从正规网站学的中文吗?

第一次有了母语羞耻(开玩笑

你们学中文就是为了这样吗?

你们签证什么时候到期?

甚至连多邻国都来评论区抢沙发,假装“风评受害”地蹭了一波好流量。

多邻国:别说是绿色鸟子教的,我给你钱

——外国人免签144小时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见证新梗诞生的机会!

这虽然是网友的调侃,但不得不说,外国博主扎堆小红书确实多了旅游、访友的原因。

想起以前每次考英语时,大家都要从一段“火星语”中听清楚买东西到底打几折、花了几便士;而如今,没有一个歪果仁能够逃脱汉语的“一词多用”知识点,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不过笑归笑闹归闹,通过这场微妙的文字游戏,小编算是发现了,小红书的赛道是越来越小众,包括但不限于“离职博主”、“求赞就离职博主”,这又多一个“学中文求带”博主,什么时候才能轮到“随时切换发疯状态”博主,我第一个发帖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