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圈的“抽象营销”可能真的太火了,连宝马这种高端品牌也开始玩抽象了,居然一口气邀请了5个贾冰来拍广告片,想问这片酬是不是也得X5。

5位贾冰以幽默搞笑的风格展示了宝马X5的空间、配置、加速等特点,当公路之王遇到喜剧之王,笑果buff加倍。

片子开头“煽情”和“删剧情”的梗,其实是有现实来源的,在大众印象中,从春晚小品出道的贾冰,承担了春晚包饺子的煽情戏份,但不少网友善意呼吁“别煽情了,换个赛道吧”,这样“煽和删”的剧情设定,也为后续剧情发展预埋动机,以宝马X5的驾趣为贾冰解压,带给贾冰以及宝马驾驶者们纯粹的驾驶乐趣。

宝马X5,贾冰也自然要×5,片子选取贾冰在影视剧中扮演的5个不同角色,例如《狂飙》中的徐江、《飞驰人生2》中的厂长等等,以5重人格体验5倍驾趣。尤其是徐江角色一上来,有那味了,真怕坐在副驾的他跟其他四个来一句:“什么档次,跟我坐一样的车。”而为“徐江”量身定制的一句台词也直接让人梦回《狂飙》:“开的X5,十分钟不要就到了。”

其实,5个贾冰也代表了宝马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有人关注空间、有人关注宽胎和软座、有人关注驾驶质感……5个贾冰的驾乘感受也构成了全面的产品力,宝马X5不仅有排面,也够全面。

片子不仅角色超标,台词含“贾冰”量也超标,搞笑幽默的单押梗,配上浓浓的东北大碴子味,自带喜感。“得亏X5足够大,5个冰子容得下”、“空间大,底盘高,啥路X5都不挑”、“宽胎在手,稳如老狗”、“不管啥路况,ChuaChua就是趟”,接地气的东北喜剧画风广告词,与宝马X5高端豪华的产品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正是通过这种强反差感,宝马让人看到了其营销调性的转变,在豪华形象与接地气又不失大雅的营销风格中找到平衡,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

不同于常规广告片展现SUV在公路场景下的驰骋气场,这次宝马X5更希望传递出以强大的产品力带给驾驶者纯粹的驾驶乐趣。通过一个贾冰分饰多角的巧妙设置,在幽默中精细呈现宝马X5不同产品优势所带来的用户感受,最终传达出快乐×5的驾驶乐趣。

看完广告,你肯定会对“叉5”这个读音印象深刻,贾冰多遍“叉5”的反复输出,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在宝马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官方一直坚持将“宝马X”系中的“X”读作“艾克斯”,这种发音往往能营造出一种现代、高端的品牌形象。例如,“SpaceX”“Tesla Model X”等品牌名称中的“X”都采用了这种读法,以强化品牌的科技属性和高端定位。那为何一向正经的宝马,会打破常规,允许官方广告片中出现“叉5”的发音,甚至还要反复强调呢?这也许有着宝马深入的市场策略考量。

2005年左右宝马X5进入国内市场后,国人就已经习惯于“叉5”这个发音,而各种汽车类测评社交媒体上,很多KOL也把“X5”读作“叉5”,久而久之,这种发音在国内消费市场便广泛流传。其实,“叉”这个通俗易懂的读音,比“艾克斯”更能传递一种直接、亲切的信息,有点江湖气的俚语,更易创造出轻松愉快、易于接近的品牌形象。

两个不同的读音,隐含了品牌不同的市场传播策略考量,不难看出,宝马越来越尊重国人的民间社交文化,接受“叉5”不仅展示了宝马对消费者语言习惯和本土文化的理解,也能增强品牌的亲和力,进一步巩固宝马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宝马官方玩梗的不止是“叉5”的发音,早年间国人习惯将“BMW”翻译成“别摸我”,宁浩黑马喜剧《疯狂的石头》,让“别摸我”的叫法火遍全国。此前宝马中国与宁浩合作拍了一部微电影《巴依尔的春节》,借助大众对“BMW别摸我”的发音认知,将BMW新解读成了“爸妈我”,官方玩梗,既温馨又上头。

其实在“本土化营销”领域,宝马还有更多深入人心的精彩案例,例如龙年CNY大片《木星计划》,巧妙结合中国本土文化中对“本命年犯太岁”的理解,讲述了同样属龙的宝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以及虎年宝马将马与虎密切结合的魔性广告片,直接闯进了年轻人的心。再看这次宝马与贾冰的合作,也同样展现了品牌对于中国本土文化,以及本土传播环境的理解和认同。在“维护宝马全球高端统一形象”与“尊重并顺应本土文化”中间,宝马找到了一种平衡。

据我们了解,宝马X5这支广告创意背后的构思来自宝马的代理商——仟传网络(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数据技术驱动的数字化营销公司,现在已经成为一家头部社媒营销服务商,贡献了很多出圈案例。

高端豪华的品牌形象,也可以有接地气的姿态;高大上的华丽词藻,成了有血有肉的用户对话,International的“艾克斯”发音变成了消费者更熟悉的“叉”。宝马的这支广告,处处都透露着大众对品牌传统认知的颠覆。正是这种强反差感,才让这支广告有了略带调侃又不失大雅的松弛感。

新的传播环境,同样需要新的内容创造,少一点高冷的形象广告,多一些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用户沟通,才能让品牌和产品有更多的流量和关注,也才能增强大众对品牌的归属感与共鸣。

*文中图片/视频素材来自网络